米乐M6【来源:陕西都市快报】
步入7月,在中小学生陆续迎来暑假生活的同时,陕西也全面进入主汛期,河流湖泊水量上涨,防溺水工作刻不容缓。陕西移动充分利用5G、AI、物联网等技术,加强江河沿岸、水库大坝等危险水域监管,拉紧暑期防溺水“警戒线”。
AI+视联网,智能识别预警
“您已进入危险水域,请尽快撤离。”在汉中市宁强县玉带河流域(回水河村至东门村段),两部AI+摄像头正在“执勤”。这是陕西移动为宁强县汉源街道办打造的“5G+AI防溺水安全卫士”,集智能识别、自动告警、远程制止功能于一体,一旦有人进入预设的危险水域范围,其内置的AI算法将立即启动智能识别流程,自动发出语音预警,驱离玩水的群众。与此同时,系统向管理端发出告警信息,确保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
(玉带河回水河村段监控画面)
为避免少年儿童下河玩水发生危险,街道办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录入辖区未成年人的人脸信息。若未成年人出现在河边危险区域,系统可通过人脸识别确认其身份信息,并自动向家长发送短信预警,确保家长能及时获知情况,迅速采取行动,有效避免了因时间延误而导致的溺水事故发生。
目前,陕西移动AI+防溺水摄像头已在西安、安康等多地投入应用,24小时守护群众安全。
线上巡河,远程精准防控
在安康紫阳县汉江流域,206处关键点位安装着陕西移动智能摄像头,精准定位全县河流。在紫阳县水利局指挥中心,水源地、排污口等重点区域监控还能准确标识观看,实现河流治理“一张图”。
严密的24小时全天候监控,不仅让乱排、乱倒等行为无所遁形,还能及时发现群众下河、溺水遇险等异常情况,第一时间组织救援,有效阻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在商洛,陕西移动助力商南县水利局打造防溺水预警监测平台,建设物联网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查看县域内丹江水域的监控画面及预警信息,实现线上巡河,精准防控溺水事故。
防汛抗洪,保障群众安全
当前,陕西已进入主汛期,突发的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常常导致群众溺水事故发生。汉中城固县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拥有众多小型水库。为保障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陕西移动联合城固县水利局,对县域内16个小型水库进行全面的智能化改造,安装“雨水情”测报设施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通过高效精准的调度拦蓄洪水,减轻消除洪水灾害,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汉中城固县蚂蝗滩水库)
“雨水情”可实时对水库的水位、降雨量、蒸发量等水文要素进行监测,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暴雨、洪水等,可及时为管理部门提供预警信息,使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则能够对水库大坝的变形、渗流、应力等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收集和分析监测数据,评估大坝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水库大坝安全,避免对下游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今年汛前,我们就根据监测数据对水库纳雨能力进行分析,制定了水库度汛预案,提前调度水库预泄、腾空库容,最大程度发挥水库拦洪削峰作用,并在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的帮助下,及时修补了坝体缝隙、对溢洪道杂物进行了处理,预防汛期出现大坝渗漏溃堤等事故。”汉中城固县蚂蝗滩水库工作人员说道。
此外,系统对水库实行24小时全覆盖、全天候的监控,排查水库安全隐患,若发现有人靠近危险区域,立即通过监控广播系统实时喊话劝离,防止人员溺水。
除了聚焦河湖水库等潜在危险区域,陕西移动还积极拓展科技防溺水的边界,运用多元化手段筑牢安全防线。在西安,家长可以通过电子学生证实时获取孩子所在位置,一旦孩子靠近水库、河边等危险地带,家长会立刻收到警报,并提示孩子远离。据悉,电子学生证已在西安市462所学校约4万名中小学生使用,拉起了一道全天候保护学生的“电子安全网”。